top of page

家族遺傳

研究發現結直腸癌的發生與遺傳也有關係,但80~90%的結直腸癌是不具遺傳性的。

 

常見的遺傳性大腸癌

家族遺傳性大腸息肉增生症是一種顯性遺傳性疾病,主要的臨床表徵則是在大腸內會廣泛出現數百個甚至可能達到千個大小不一的息肉,這些息肉也可能發生在其他部位的腸道,如胃,十二指腸與小腸。

圖一.jpg

這些息肉的產生主要是因為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基因產生突變。APC基因位於第五對染色體q21-q22位置,本身是腫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APC基因的突變導致息肉大量的發生,進而增加了大腸癌發生的機率。病患產生息肉的平均年紀約16歲,如果沒有適時治療,目前文獻證據是100%會產生大腸癌,而罹患大腸癌的平均年紀約45歲。

除了大腸癌之外,因為在其他腸道也會產生息肉,導致其他消化道癌症的發生機率也比一般族群還高,如患者會有4~12%的機率會產生十二指腸腺癌。除了消化道症狀,家族遺傳性大腸息肉增生症也會有胃腸道外的表現,如類結締組織瘤(desmoid tumor),類上皮囊腫(epidermoid cyst),脂肪瘤(lipoma),骨瘤(osteoma),纖維瘤(fibroma),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先天增厚症(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HRPE)。

家族遺傳性大腸息肉增生症有2個很重要的次分型,分別是Gardner症候群以及Turcot 症候群。共同之處為都有APC基因的變異而且具有非常多的大腸息肉,而Gardner症候群還包含了骨頭腫瘤(long-bone osteoma),而Turcot症候群則是包含了腦部腫瘤。由以上描述可知,家族遺傳性大腸息肉增生症是以影響消化道為主,但使全身許多器官都有可能產生病變。也因此,此類病患必須在早期就進入消化道癌症篩檢計畫,目前公認的世界指引建議從12歲開始,每年接受乙狀結腸鏡檢查有無大腸癌的產生,而如果上消化道出現過多的息肉時,每1~2年要接受胃鏡檢查。並且從25歲開始,要開始接受側視鏡檢查,篩檢有無壺腹病兆。

第二個要特別提及的遺傳性大腸癌則是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是一種自體顯性遺傳疾病,疾病的產生是由於配對錯誤修補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 MMR)產生缺陷。當DNA複製產生微細配對錯誤時,這些配對錯誤修補基因會偵測並修補這些錯誤,避免突變的發生,但當這些MMR基因發生變異無法修補配對錯誤的DNA時,細胞內會堆積一些長短不一的DNA 序列,造成所謂的高度微衛星不穩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H)的現象,這些現象就會導致癌症的發生,常見的癌症種類除了大腸癌之外,也包含了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尿路癌及小腸癌。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的診斷不像大腸息肉症,依照臨床特徵即可診斷,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雖然會產生腺瘤性息肉,但為數不多,所以在診斷上往往必須仰賴正確及詳細的家族史分析。目前臨床診斷條件稱為「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Amsterdam criteria)」。

bottom of page